![]() |
厦门大学论坛 >> 校园闲聊 >> 浏览帖子 |
新帖 人气 热门 在线 帮助 关闭左侧栏 |
2019别再做这些!给你6条健康指南! | 浏览:914 回复:0 |
![]() |
2019/1/15 17:22:37 编辑 | 1 楼 |
2018年,结束了, 以往都会说不知不觉, 这一年过得有些后知后觉。 为什么这么说呢? 2018年,发生了这些事: “长生问题疫苗事件,举国关注” “国家卫健委、医保局挂牌成立” “Waston肿瘤人工智能深陷质疑” “鸿茅药酒跨省抓捕谭秦东” “体健行业造假丑闻曝光” “《我不是药神》上映引关注” “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中国诞生” “丁香园揭黑权健保健品帝国” 健康问题一波又一波地走上风口浪尖! 大问题的背景下,我们作为个体,一直关注着社会大问题,却没怎么讨论过我们自己与健康的关系。 都说病从口入,元旦这一天,我们从吃的角度, 细数这一年,我们吃出了哪些不健康: 三餐都吃饱、肉类很超标 生活条件好了,“吃货”这个词已经从爱吃的一类人,变成了大部分人。 据《2016全球粮食政策报告》和2016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我国人均消费的蔬菜类仅为286克,低于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版)》所建议的300克—500克。 其他各大类食物的摄入量却常高于建议,人们总体处于肉吃太多,营养过剩的状况。特别是朋友聚会、周末下馆子,都是大鱼大肉的集中摄入,顿顿都是饱餐,肠胃不停运转,不堪重负。 吃饱饭后吃水果 传统的饮食习惯是就餐最后吃水果,“饱餐后吃水果可以刮油排毒、消食解腻”的说法确实存在,但那指的是一顿饱餐后,这样的习惯对长期营养过剩的人不利。一来水果中的有机酸会与其他食物中的矿物质结合,影响身体消化吸收;二来水果中的果胶有吸收水分、增加胃肠内食物湿润的作用,饭后吃水果会加重胃肠的负担;此外,饭后吃水果,对于血糖高的人群也很不利。 米饭配饮料 我们下馆子点菜的顺序: 点个肉! 再点个肉! 还差个肉! 诶,点个青菜吧?行... 喝点什么饮料? ... “过度饮酒伤身”大家都认可,替代品饮料好像就很少注意,其实它的危害也不容小觑。过多的糖分和添加剂影响健康。尤其是冬天寒冷,肾上腺素分泌增多,我们的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会更快,肌肉对葡萄糖摄取的相对减少,所以摄入更多含糖的饮料,容易快速升高血糖,最后导致发胖。 咳咳,发胖这个词,听着就怪吓人的~ 坚果?吃太多了! 你知道“思想者”这个经典的雕塑作品吗,它是这个样子的 可以说很经典,很传神 如果要描绘一下过去一年我们的经典造型儿 那估计是吃坚果的时候,比如我们传统特色嗑瓜子儿的造型儿 吃坚果是没有错的,年货必备呀,朋友做客嗑瓜子儿聊天有味道啊 一度被当作健康零食、社交干货的坚果,营养价值很高,但是油脂含量也很高呀,过多食用对高脂血症、冠心病、动脉硬化、糖尿病等患者有害。 此外,很多坚果在炮制过程中使用食盐,多食也会增加盐的摄入,使人体血管张力增加,加重心肾负担,促使血压升高。 三高的朋友要注意啦! 菜还没上先喝酒 咱们中国人讲究酒文化,“先干为敬”空腹喝酒以表尊重。这么做不但容易醉酒,更容易引起胃病、低血糖等症状,甚至有人因此休克。如果饮酒过度,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。 长期饮酒还会导致多发性神经炎、胃溃疡、胃炎、食道炎、肝硬化及呼吸中枢麻痹等疾患,进而引发其他疾病。 就是不爱喝水 尤其是天天呆在办公室工作,忙得不可开交,就算不忙,也不想开交...看了一眼饮水机的距离,哎呀好远,等下再去吧。忘记喝水,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。体内水分减少,血液浓缩及黏稠度增大,容易导致血栓形成,诱发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,还会影响肾脏代谢的功能,引发肝癌、前列腺癌。 保温杯泡茶 可以说几乎每一片公园都能看到 每一个“啤酒加枸杞”的养生朋友都体验过 这么做真的好吗?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、茶碱、茶香油和多种维生素,用80℃左右的水冲泡比较适宜,如果用保温杯长时间把茶叶浸泡在高温的水中,会使茶叶中的维生素全遭破坏,茶香油大量挥发,鞣酸、茶碱大量渗出。这样不仅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,减少了茶香,还增加了有害物质。 晚餐太丰盛 对于上班族来说,晚餐几乎成了一天的正餐。早上起不来,早餐随便应付。中午停不下,随便叫个外卖。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真正放松下来稳坐在餐桌前,美美地大吃一顿,吃完后基本没什么时间运动就去睡觉了,这样很容易患脂肪肝等“肥胖病”。 餐桌不离生肉 日本料理、海鲜酒楼、山珍海味...对吃的追求我们可以说是没停过。像三文鱼、象拔蚌、鲈鱼、乌鱼、生鱼片、蛇、龟、蟹等办公室一族商务宴请时的必点食物中,存在寄生虫和致病菌的几率很高,就拿生鱼片说吧,很多餐厅生鱼片来自河鱼,受污染的可能比海鱼要高很多。就算是海鱼,寄生虫在鱼活的时候一般在鱼的内脏里,鱼死后也会转移到鱼肉里。在日本的生鱼片,是在鱼新鲜的情况下,放置于零下20度左右的环境,杀死细菌。很多餐厅对食材的处理并不尽如人意,吃生肉可得注意,尽量少吃。 这么一细数,真是吃出了不少问题... 新的一年,2019,这么做:⬇️ (图片可保存分享) 七分半饱 《黄帝内经》说“饮食自倍,脾胃乃伤”,若饮食不节制,就会损伤脾胃的功能。中医养生提倡成人也要“三分饥和寒”。现代科学实验已经证实,最健康长寿的饮食方式是坚持“七分饱”。 (图片可保存分享) 坚果适量 坚果是植物的果实精华,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适量食用对促进生长发育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有很好的作用。中医认为,油脂类坚果多有补肾强腰、润肠通便等功效,《指南》建议每日坚果的摄入量为25克。 (图片可保存分享) 喝酒勿多 明代李时珍特别指出:“酒,天之美禄也。少饮则和血行气,壮神御寒,消愁遣兴,痛饮则伤神耗血,损胃亡精,生痰动火,此物损益兼行。”适量饮酒,可以和气血、悦心情。 哈佛大学的研究更对每日饮酒量给出了明确建议:葡萄酒120毫升、白酒等烈酒 37.5毫升、啤酒360毫升。 哈哈哈,爱喝酒的朋友肯定要说,这也太少了 为了健康,先定个小目标,啤酒先喝它个360毫升? (图片可保存分享) 青菜豆腐(痰湿、阴虚体质的朋友注意了) 《黄帝内经》说”膏粱之变,足生大疔”;民谚有“鱼生火肉生痰,青菜豆腐保平安”的说法。吃太多鱼虾肉等荤腥油腻会助湿生痰。 更容易出现上火、便秘、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。新鲜蔬菜可以解油腻、清热解毒,供给机体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,维持胃肠正常蠕动,有效预防便秘。豆腐,味甘,性凉,具有益气和中、生津解毒的作用。 (图片可保存分享) 以茶代酒 唐代《本草拾遗》言:“茶,为百病之药。”茶在我国被誉为“国饮”。研究证实,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碱分,具有提神清心、清热解暑、消食化痰、解毒醒酒、生津止渴、降火明目等作用。早期的药茶如神曲茶、午时茶等,可用于治疗食积停滞、感冒咳嗽等症。 但是注意了哈,少用保温杯泡茶啦~ 茶杯沏茶,修身养性~ (图片可保存分享) 清淡减盐 盐分和油脂摄取过多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风险。因此,春节在家烹饪时应尽量少油少盐,菜肴以水焯、清蒸为主;外出就餐时,油腻的菜肴入口前先“过水”,可以有效降低盐分和脂肪的摄入。 怎么样,2019年,知道该注意什么了吗? 三步分享到朋友圈,2019年,做朋友圈的健康达人,让朋友跟你一起健康! 扫码获得更多实用健康生活指南,做朋友圈健康达人! 关注“晓璄智造”公众号,了解更多实用健康知识~ |